國資容錯大門,開啟資本招商新思路

2024-09-17 16:21:05 231


為國資“鬆綁”,廣東有了新動作!

不久前,《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通過並公布,將於10月1日正式落地。

《條例》中的兩條關鍵內容,值得關注。

簡單概括,就是對國資創投容錯機製、退出機製的探索方向做出說明;提出“適度讓利”策略,來扶持初創企業。

消息一出,便迅速引發市場熱議。

政策背後,釋放的招商信號不簡單。

圖片


事實上,廣東並非個例。這一趨勢,正在全國範圍內蔓延。

今年6月,國務院一紙公文,為創業投資市場帶來新的氣息。

《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提出,優化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和容錯免責機製。

這給各地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在推動創業投資發展的道路上,容錯機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不少地方紛紛響應,開始嚐試建立完善這一機製。

比如,7月5日,北京市東城區發布的《東城區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提出完善政府投資基金容錯機製。

相關部門及引導基金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履行職責過程中,符合規定情形的,就可以免責追究。

再如,7月25日,成都高新區針對不同類型的基金,設置從80%~30%不等的容虧率。

這一舉措,旨在打破國資“不敢投”的困境,鼓勵更多資金流向創新領域。

當然,在探索投資新機製的道路上,不乏先行者。

今年1月,湖北率先公布《湖北省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建立國有創投機構容錯免責機製。

對於那些100%投資天使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偏早期的基金,允許設定不同的容錯率。正常投資虧損在允許範圍內,將按盡職免責原則處理。

時間線再往前拉。

作為“創投之城”的孕育地,安徽也早已開始了容錯免責機製的探索。

2023年2月,安徽省出台《支持風險投資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其中第八條提到:

對省級政府性股權投資基金參股的風投創投子基金存續期,放寬至不超過15年,可按照子基金實繳金額撥付管理費。

合理設定省級政府性股權投資基金參股的風投創投子基金投資風險容忍度,按照天使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最高分別為80%和40%的投資損失允許率,對子基金整體收益進行績效評價、審計評估。

相比於省級條例,合肥市天使基金管理辦法反倒顯得保守一些。2023年8月發布的《合肥市天使投資基金管理辦法》提到:   

允許基金出現最高不超過40%的虧損,超出部分,以基金管理機構所分得的獎勵資金為限進行彌補。

各地陸陸續續建立容錯機製,背後有何考量?

圖片


先看一個現象。

在金融投資領域,國資管理人在新設基金規模中的身影愈發活躍。這類群體募集基金的規模,也往往更為龐大。

今年1~5月,國資管理人在募集的基金,主要集中在10億元以上。20億元以上的基金,超過一半來自國資管理人。其中,在100億元以上的基金80%由國資管理人設立。

兩個關鍵數字:100億元、80%。

由此可見,國資已經成為一級市場的投資主力。

然而,與其龐大的投資能力相比,國資在投資表現上,卻顯得過於拘謹,甚至有些“束手束腳”。

究其原因,國資在投資過程中受到的各種製度性“枷鎖”束縛。這就導致,即便麵對有潛力的投資項目,往往因怕犯錯被追責而“不敢投”。

這種“寧願錯過、不願投錯”的心態,其中是對投資失敗後果擔憂的體現。

國資在投資過程,不僅需要考慮項目的盈利前景,還必須應對一套複雜的追責體係。

一旦出現任何問題,哪怕是微小的財務瑕疵,都可能引發一係列責任追究。

這套體係如同無形的“鐐銬”,限製了國資機構的決策靈活性和及時性,有時甚至讓他們在與市場化機構的競爭中處於下風。

此外,“保值增值,不可以虧損”的考核紅線,也橫亙在眾多國資創投機構之上,進一步增加了他們的投資顧慮。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投資都能做到100%成功。

尤其是在風險投資領域,對於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起步的企業,風險更是不可避免。

國資機構對錯誤的低容忍度,不僅限製這些企業的融資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科技創新的步伐。

畢竟,作為創投的主力,國資的態度與行為,與初創企業的命運息息相關。

若是過於保守謹慎,許多有潛力的項目,就可能因為缺乏資金而夭折;如果能夠勇於擔當、敢於冒險,那這些項目就有可能獲得寶貴的成長機會。

怎麼辦呢?

國資的耐心屬性,源於製度。要讓國資成為真正的耐心資本,還是需要從製度上“鬆綁”,逐步引導其成為“耐心資本”。

三中全會也提出,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隨着容錯大門開啟,在未來的投資過程中,國資就能夠大膽嚐試、放手去投資。

如此一來,就可以促進科技型企業成長,為科技創新貢獻更多力量。就招商而言,也將迎來更多機會。

圖片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後,過去那種單純拚政策的招商模式,已經行不通了。

那麼,新的出路在哪?答案或許就是資本招商。

如今的資本招商,已經不是政府資金單打獨鬥。市場化子基金,逐漸擔任重要角色,與政府攜手成為“黃金搭檔”。

但也必須正視一個問題:政府資本與社會資本,在投資理念上存在差異。

就政府而言,往往更看重產業的長期孵化和持續發展。一筆錢投下去可以不賺錢,產業做起來了,目的也就達到了。

就社會資本而言,其目的是盈利,更傾向於追求短期的投資回報。對於無法迅速帶來利潤的項目,即便戰略意義再大,可能也不願意輕易涉足。

這種理念上的差異,無疑會在投資項目選擇上引發分歧。對於這種分歧,一個科學合理容錯機製尤為重要。

對於那些因客觀原因導致失敗的投資項目,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寬容,而不是一味地指責。

畢竟,要求每一個投資項目,既能滿足政府的產業發展期望,有能實現市場化投資的收益要求,這本身就有一定難度。

容錯機製的存在,為那些擔心投資失誤的投資者,提供了一顆“定心丸”,能夠鼓勵他們在項目投資上“敢投、放心投”,真正發揮耐心資本的作用。

當然,資金雄厚並不意味着,項目就能輕鬆落地。想要真正發揮投促引的作用,還需要先解決“投什麼”“誰來投”“怎麼投”三個關鍵問題。

在“投什麼”問題上,堅持因地製宜、精準選擇的原則,確保每一個引進來的項目,都能本地產業規劃相結合,與各要素有機銜接。

至於“誰來投”,我們倡導政府引導與市場參與有機結合。

政府除了提供資金支持,還應發揮其在產業規劃、政策製定等方麵的專長,為市場化子基金的介入鋪平道路。

最後,在“怎麼投”的問題上,要注意規劃先行、把控節奏。要製定明確的投資計劃。

比如,預期在幾年內完成全部投資,以及每年預計投資的項目數量是多少?並依照這些計劃,開展市場調研,篩選出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項目。

資本招商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考驗耐力的馬拉鬆。隻有不斷探索、保持耐心,才能在招商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來源:方升研究


00852-28256601

松寶工業 版權所有 2020-2025

本站涵蓋的內容、圖片等演示數據,部分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

粵ICP備2020178526號-1    

Powered by MetInfo 7.8 ©2008-2025  mit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