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公司招商,是時候和產業深度結合了

2024-05-29 18:25:33 241


地方經濟要發展,離不開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開區)的牽引。


近年來,經開區改革發展進入深水區,創新管理模式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


“管委會+平台公司”模式作為一種高效的資源配置方式,正逐漸成為眾多經開區和產業園區轉型升級的首選路徑。


“小管委、大公司”,意在推動政企分開、政企合作,充分發揮管委會的戰略引領與資源配置作用與公司的市場化運作的價值。


那麼,在我們具體實踐過程中又是如何實現政府與市場高效協作的呢?


下麵,咱們就一起走進蘇州工業園區與上海張江高科來看看。


圖片


蘇州工業園區,采用“管委會+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SSD)”的管理模式。


前者負責在轄區內行使經濟和社會綜合管理權限,後者作為負責園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物業管理等開發事項,按現代企業製度和市場經濟原則運作。


了解如何園區從“一張白紙”到“東方矽穀”,就不得不提它發展的三大階段,每個階段都極具特色。


創業起步階段(1994-2000年),蘇州工業園區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特征的城市化快速推進時期,至2000年底,園區引進4700餘家企業。


跨越式發展階段(2001-2011年),進入大開發、大建設、大招商、大發展新階段,啟動製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和科技跨越計劃,逐步形成先進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雙輪驅動。


高質量發展階段(2012-至今),園區以創新引領轉型升級,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製造成為主導產業,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高端服務等產業已初具規模,成功躋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列。


在升級變革當中,“管委會+CSSD”又有哪些經驗可借鑒?


首先,園區管委會的扁平化結構,達到高效運轉的目的。


建立精簡、統一、效能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管委會下屬機構不要求與市級機關對口設置,整合歸並政府職能相近的部門合署辦公,減少管理層次,部門職能盡可能綜合化。


將傳統體製下政府職能中較低層次和部門中間層次的職能分離出去,改由非政府性質的公務機構和中介機構來承擔。


其次,國有資本發揮“開路先鋒”作用。


國資引領起步,國資率先成立蘇州工業園區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8億元,成為園區早期開發建設主要投資主體。


中期轉型擔當,國資推動園區公司從新方控股轉為中方控股,成為招商引資的重要平台,助力園區轉型升級。


成熟階段引領,國資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實行“產業園+專業國有公司”的“1+1”運作模式,推動園區設立特色新興產業園,承擔基礎設施開發、招商引資等經濟任務。


圖片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通過“管委會+張江集團”的模式,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戰略新興產業。


無獨有偶,張江高科自1996年以來,也經曆三個發展階段:


早期階段:上海市政府實施“聚焦張江”戰略,通過優惠政策吸引資金和企業,中芯國際等企業入駐,推動園區發展。


發展階段:隨着土地存量減少,張江高科轉向載體開發,明確以產業地產開發為主,輔以專業服務和科技投資,提升園區競爭力。


成熟階段:上海自貿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政策疊加,園區構築生物醫藥、集成電路、軟件產業框架。


張江高科轉型為“新三商”,加強股權投資和產業服務,股權投資收益快速增長,與產業服務費和載體租金共同構成園區主要收益來源。


那麼,張江高科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張江高科技園區的開發建設工作采取“小管委會+大集團公司”的運行模式。


在產業園區投資領域,張江高科獨樹一幟,堅定地推行“園區+投資”的雙向發展戰略。


作為中國產業園區“房東+股東”模式的傑出代表,張江高科成功實現了從土地收益向產業價值創造的轉變,開辟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


張江高科以“科技投行”為戰略核心,不僅專注於園區的開發與運營,更通過“房東+股東”的雙重身份,形成物業銷售、企業服務和高科技投資三位一體的業務架構。


其母公司張江集團通過整合小額信貸、孵化器和創業培訓等資源,打造了投貸孵學一體化平台,成功投資了數十家企業,其中超過半數選擇落戶張江園區,實現園區與企業的深度綁定和互利共贏。


圖片


“管委會+平台公司”模式通過精準的政府引導與市場驅動,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產業結構的高端化和社區的和諧發展。


蘇州工業園區和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實踐,不僅是這一模式成功應用的證明,也是對未來區域發展模式的啟發。


利用資本的助推力量,高段位的平台公司可以深度參與、扶持產業甚至主導招商引資。


對平台公司來說,以產業園區為依托構建完善的要素市場,正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所在。


首先是資本要素。產業發展離不開資本,結合張江與蘇州經驗,我們可知,資本絕不是一錘子買賣,它可以貫穿企業成長全周期。


那些資本招商成果優異的園區,無一不是圍繞產業塑造完善的資本要素市場,實現了良性循環。


其次,技術要素。技術和產業密不可分,平台公司應該注重以技術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在合適的節點主動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這對於平台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園區投資開發商、園區運營服務商、產業投資運營商、金融服務商……麵對諸多可能性,該如何決策?


咱們深知,不是每一個平台公司都是產業專家、投資行家,所以需要借助產業研究經驗豐富的合作夥伴力量


一個“懂產業、懂經濟、會招商、能服務”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平台公司平穩有序地度過這個過度階段,盡快駛入快車道。


來源:穀川聯行

00852-28256601

松寶工業 版權所有 2020-2025

本站涵蓋的內容、圖片等演示數據,部分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

粵ICP備2020178526號-1    

Powered by MetInfo 7.8 ©2008-2025  mit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