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重磅會議,透露三大信號

2024-10-11 18:31:50 233


9.26北京高層經濟會議已經落幕兩周,但影響力仍持續發酵。


此次會議不僅深入分析了當前的經濟形勢,更為接下來的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

與以往幾次會議對比,有幾點不尋常的變化:召開時間提前、會議紀要更短、表述更新,以及政策力度超預期
為何會出現這些變化?這背後,釋放了什麼樣的招商信號?
下麵具體來看。
01

招商信號 幾大關注點
按照慣例,北京高層每年會圍繞經濟議題召開三次會議,時間通常定在4月、7月和11月
然而,今年的情況卻有些不同尋常。原本計劃11月才召開的下一次會議,卻意外在9月增加了一次經濟會議。
此次會議之前,多個部門已密集出台係列政策。特別是“924”新政,其力度之大,已明顯超出市場預期。
這或許與經濟走勢有關。
9月,是第三季度的收官之月。回顧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經濟脈絡:一季度增長勢頭強勁,二季度趨於平穩,而到了三季度,預測表現可能不及前兩個季度。
因此,業內人士猜測,此次會議緊急召開,可能是為了在第四季度來臨之際,提前規劃一攬子政策,以應對經濟壓力,為衝刺年度GDP增速“5%”左右做準備。
此次會議信息量很大,涵蓋了八個方麵。對於招商人而言,有幾個重點值得特別關注。
其一,存量政策較多。
會議明確指出要“雙管齊下”,在確保現有存量政策得到有效執行,也要加大力度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政策措施更加精準、更有成效。若這些政策能順利落地,那麼實現全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將有望實現。
當然,還需要各方在政策執行上再加把勁。
就在會議召開前夕,國務院發布了一係列新政策,如放鬆房地產限購、降低存量利率、推動大宗消費以舊換新、為民企提供融資支持等。
這些都是為了全力推動經濟發展,預計後續還將有更多新政策陸續出台。
其二,要加大引資穩資力度,優化營商環境。
此次會議提出加快推進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等改革措施,強調要求加大引資穩資力度。
會議聚焦企業攻堅克難,充分關注了各類經營主體的發展訴求,並致力於打造一個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這些舉措,將有助於穩定和提升企業及居民的信心和預期。
早在8月,國務院就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旨在打通內外雙循環,對內擴大消費、提升產業結構,對外吸引外資、穩定外資投入。
這無疑向外界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敞開大門歡迎外資,為其提供更加優越的投資環境
其三,壯大耐心資本。
會議明確提出了“壯大耐心資本”“多措並舉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等方針,為資本市場的改革指明了方向,這與當前推進的“1+N”政策體係保持高度契合。
這意味着,我們將更加注重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理念,推動資本市場邁向更加成熟穩健的發展階段。
對於招商人還是投資者而言,都提供了更多的信心和保障。
同時,會議還提及,需結合地方實際,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並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積極運用先進技術,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02

化債任務重 地方如何發力
當前經濟環境下,地方政府化債壓力愈發顯現。
據統計,截至2023年末,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約40.74萬億元,雖未觸及債務限額紅線,但較前一年已增長了5.6萬億元,形勢不容樂觀。
為應對這一挑戰,不少地方政府提出“砸鍋賣鐵”盤活資產策略。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吉林四平市、湖南省張家界市等10個省份城市,都在政府會議及文件中提及此策略。
重慶市璧山區更是果斷行動,直接成立了“砸鍋賣鐵”工作專班。
與地方化債行動相唿應的,是國家層麵的督促。
前不久,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也刊文強調要盤活資產,足以看出當前該項工作的迫切與重要性。
那麼,如何打通資產盤活的堵點,讓沉睡資產煥發新機呢?此次北京高層經濟會議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具體來講,需要從以下幾個層麵切入。
首先,優化“化債”政策是關鍵。
針對部分地方政府化債壓力問題,可以考慮采取中央發行國債轉貸給地方政策性金融機構給地方政府提供貸款、以及繼續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等三個途徑,來緩解化債壓力,有效控製流動性風險。
同時,確保“三保”支出穩定,為地方政府化解債務問題,爭取到寶貴的時間窗口。
其次,化債政策的製定和執行,應以區縣為單位展開。
嚴格控製新增政府投資項目的區域範圍,避免對某些地市(縣)政府投資,造成不必要的製約和幹擾。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不僅能夠更精準地管理和實施差異化策略,還能確保資源能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最後,加強政策間的協同配合也至關重要。
特別是要強化與環保、規劃、審計等部門的溝通與協作,確保各項政策能夠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資源資產的有效盤活,最大限度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此外,研究並考慮延長隱性債務清零的時間節點,也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
適當延長清零期限,能夠避免因急於求成,而引發剛性化債行為,減少對經濟的負麵影響。
會議還提到,房地產市場要“止跌回穩”,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支持盤活存量閑置土地
通過恢複市場流動性,平台公司手裏的未開發利用地,就有了更好的出路,地方化債也會更順利。
03

資產盤活 變存量為增量
地方政府往往擁有豐富的資產,但如何將這些資產有效盤活,轉化為推動地方發展的實際動力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家底。
地方政府所持有的國有資產規模巨大,種類繁多、範圍廣泛。
需要協調好各部門,實地盤點這些資產,梳理資產權證,為各類資產建立檔案,摸清家底。
對這些資產根據價值和性質維度,進行分類歸納,比如哪些是有形資產,哪些是無形資產;哪些是經營型,哪些又是非經營性。
同時,還要根據它們能夠帶來的盤活收益,進行科學分級。在這個過程中,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進行高效、精細化管理。
接下來是因地製宜,靈活施策。
資產有優劣之分,盤活方式也要靈活多變,不能一刀切。針對不同類型的資產,設計最合適的資產盤活策略。
對於規模小、功能重複的資產,進行整合升級;對城市老舊資產或資源,進行重新定位,激發其潛在價值。
比如,將閑置廠房進行再開發,並引入專業運營團隊,讓存量變為增量。
在這個過程中,平台公司可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業務增長點。
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國家標準委印發《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強調,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新興產業,以及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等9大未來產業
地方政府可以聚焦這些產業,或者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這些新興領域和技術發展,往往能給企業帶來更高回報,充分發揮廠房等資產價值。
對於新建廠房,如何快速完成去化呢?
這就需要我們緊跟市場動態,及時調整投資策略,巧妙借助金融機構、社會資本等市場化力量。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確保資本布局與市場需求相契合,把資金投到那些有潛力的領域裏。
同時,建立一定的容錯機製,讓資本敢投、放心投,發揮耐心資本的作用,確保真正招引到優質的項目。
此次經濟會議強調,要完善“長錢長投”政策體係,推動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並加快產業整合和資源優化配置。
隨着各項既有政策逐漸發力,近期市場預期開始改善
大家在招商和投資過程中,可以關注股票市場,尤其是整體趨勢向好的上市企業,這些都可以作為目標投資對象。
如今,廠房數量多,企業自然有更加廣泛的選擇。
對於企業來說,在選擇廠房時,不僅會審視廠房層高、承重和設施設備等建設實力,還會關注其產業運營能力。
特別是對工業廠房需求旺盛的中小企業,在當前複雜的市場環境下,普遍都會麵臨投融資、市場開拓等問題。
倘若園區能構建起一套完善的培育孵化體係,那麼,不僅可以培育孵化更多優質企業,也能幫助入駐企業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共同打造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
>>>>

寫在最後

綜上,盤活國有資產應把握好三大關鍵: 
“全麵梳理,摸清家底”、“因地製宜,靈活施策”、“新建園區,高效去化”
如此,方能充分挖掘國有資產的市場價值,為地方化債和經濟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來源:招商要參



00852-28256601

松寶工業 版權所有 2020-2025

本站涵蓋的內容、圖片等演示數據,部分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

粵ICP備2020178526號-1    

Powered by MetInfo 7.8 ©2008-2025  mit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