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早放棄幻想!傳統方式已徹底失效

2024-07-19 17:08:55 247


2024年上半年,各地招商任務“進度條”如何?

經濟數據出爐,GDP同比增長5.0%。

這兩年,有沒有這種感覺:

再想要把一件事做成,格外不容易。

過去,政府大力投資那些處於高速增長期行業的企業。然而,隨着市場的成熟和風險的顯現,政府的投資已經變得更加謹慎。此外,企業投資策略也變得更為小心翼翼,投資者在做出決策前會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評估,以避免潛在的市場波動和風險。

看現在,大多數企業,卷價格、卷技術、卷產品。就招商而言,不變的是,依然很難。

比如,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未形成,產業、企業關聯度較差;資源投放無重點,項目轉化難度大;對於新地塊、新園區,從0到1無從下手做定位規劃。

現在地方招商引資,考慮當地整個產業鏈發展,而非某個企業做強做大。

肉眼可見,傳統招商方法失效,已經是老生常談。有些地方招商,把招商職能剝離給平台公司,引入市場化招商越來越多。


招商引資,以前是做加法,現在卻是做減法,把資源集中起來做難而正確的事。

01

落地難

精準度再拔高

上半年,招商重要性再度被拔高。上海、蘇州召開全球招商大會;武漢、南京舉辦投資促進大會。還有,年初福建省成立招商局,這種掛牌並不常見。前不久,廣州市投資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揭牌,也標誌着招商體製的重大革新。


從體製機製來看,新突破口在“市場化”,各地開發區積極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改革。
確實,有些地方招商采用新機製,引入市場化的招商人員加入政府招商平台,去幫助政府更高效地看項目,並完成落地。
各種招商模式大行其道,從初階邁向高階的過程,處處考驗着主政者和企業管理者的決策能力。
隨着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傳統招商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再加之,政策邊際效用遞減,招商引資勢必要再次做出改變。
感同身受的是,拓好項目難,更難的是精準落地。
基本上,10個項目裏,7-8個項目都會被篩掉,再經過一次次評估、談判、平衡。
以前,從企業角度出發,大多數項目都傾向於地方政府扶持。而現在,各地財政吃緊,不是不花錢,而是花帶來價值的錢。
就項目研判而言,有些項目可能獲利就拍屁股走人,甚至還有計劃投外資的聽着都玄乎。
招商引資中,如何精準篩選?如何有效對接?如何平衡多方利益?如何聯動產業?這一套下來,就有多重考慮,也會篩掉一多半項目。
尤其,新興產業發展,往往需要較長周期,或者更久的研發過程,這讓產業鏈招商更艱難。
往前看,產業發展講量,通過上車間、上設備,擴大生產規模,就能降低生產成本、銷售更大的市場。現階段,規模競爭始終是低級的價格競爭。
真正競爭力,在於地方的全產業鏈規模。每個產業鏈環節,轉向產值和科技含量雙高的競爭,來帶動工業經濟的發展。

02

抓招商

市場主導作用


大家都說,中國製造的優勢是配套齊全。其實,不僅齊全,而且靈活,交付還特別快。


零部件能力助推中國製造,不僅有成本競爭力、創新競爭力,還有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柔性競爭力。


如同手機對攝像頭的依賴,電動汽車對“大三電”“小三電”的依賴,機器人對高性能軸承的依賴。
今天製成品的創新,很大程度上依靠零部件的創新。製成品的質量,是由最底層的零件,一層一層,向上集成、總成,最終達成。
中國供應鏈的高度細分化、能夠包羅一切細枝末節的能力,從這一點就能看到招商引資中對產業細分領域研究非常重要。
地區招商引資,更像是一家大型企業在做戰略投資,對每一個項目都要謀篇布局,力求把產業效能最大化發揮出來。
現階段,真正好的企業更關注全產業鏈結合和未來發展,壓低成本式招商、辦大會粗放式招商都基本過去了。
反之,各地在招引項目方麵要求更加精準地去操作。
一方麵,是在實操去尋找潛在項目時,需要精準的匹配,提高命中率與效率。
另一方麵,則是產業方向精準規劃,成為招商引資的前提,這一點容易被忽視。
各地政府也在“勒緊褲腰帶”幹活,把有限的資源分配到關鍵企業上,才能把招商的價值最大化發揮。
我們還看到,“候鳥式”企業極其擅長政策套利、頻繁遷徙,僅在政企“蜜月期”短暫停留,無法為當地帶來持續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現在,正在打擊這些“候鳥式”企業和“馬甲型”企業,旨在為真正意義上的新興產業和長期穩定發展的企業提供更好的支持。
簡單來說,招商引資走的是長期路線,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市場競爭,來鍛煉和發現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和技術才是王道。
從《公平競爭審查條例》中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產業發展成熟的地區開始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
在市場經濟體製下,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重要的是,企業比政府更接近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和未來不可捉摸的科技前沿。

企業是市場信息變化的第一個接收者,對市場信息、市場需求最為敏感。而政府,根據滯後的信息製定的產業政策,往往跟不上市場變化。


03

下半程

三點合一發力

今年上半年,看GDP同比增長:一季度5.3%;二季度4.7%。
論各個產業同比增長:第一產業3.5%;第二產業5.8%;第三產業4.6%。
很明顯,今年上半年相較於去年,第二產業好起來了。
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需要辯證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動之“形”,更要看清長期發展之“勢”。
說實話,對於這麼大體量的經濟體,能夠實現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難能可貴。
因此,二季度4.7%的增速雖然不及一季度同比5.3%的增速,但也不算很低。
數據顯示,6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增速低於4、5月,但比3月顯著高。
值得一提的是,超九成行業和地區、超六成產品保持增長。
上半年,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9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麵為95.1%;31個地區中,29個地區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麵為93.5%。
與此同時,固投增速3.9%,前5個月4.0%,民間固投增長需要重視。
從市場邏輯角度來看,不少機構端目前對國企、央企的項目投資或資金投放,都是盯着固收或者類固收的目標。因此市場化資金,是否真的願意作為“耐心資本”去參與硬科技的“高風險、高回報”類型的投資還有待繼續觀察。
在市場經濟體製下,政府應更多地扮演服務和引導的角色,營造支持創新、支持市場競爭的環境,采取長期視角,支持產業發展;而企業則應積極擁抱市場,勇於創新,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市場的錘煉,實現持續發展和突破。
上半年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4540億元,同比增長3.1%;第二產業投資82297億元,增長12.6%;第三產業投資158554億元,下降0.2%。
其中,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2.6%。
采礦業投資增長17.0%,製造業投資增長9.5%,增速比全部投資高5.6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57.5%,比一季度提高5.2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24.2%。
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增速比全部投資高6.7個百分點。
比如,集成電路、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智能綠色新產品表現亮眼,產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為經濟發展積蓄了新動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製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深圳、蘇州、東莞、成都等城市均為未來產業繪製了較為具體的路線圖。
但是,拿出規劃隻是各地競爭的第一步,區域之間產業雷同、競爭力弱、重疊度較高。規劃落在紙麵之後,如何招引到與之匹配的項目相當關鍵。
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固然是穩經濟的“壓艙石”,而基於產業生態視角的精準定位和統籌規劃,則是“定盤星”。
透過表麵“有什麼”,看到背後“缺什麼”,各地市場化招商更需要轉向更有的放矢、與當地產業規劃深度結合的招商策略,讓符合招商需求的項目“落地有聲”。
新形勢無論是招商引資、產業規劃、還是企業投資、落地發展,背後承載的都不隻是經濟和成績,更是政府、企業、市場化招商機構三點發力,促使產業鏈整體提升、打造整體競爭力的戰略使命。
來源:招商要參

00852-28256601

松寶工業 版權所有 2020-2025

本站涵蓋的內容、圖片等演示數據,部分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

粵ICP備2020178526號-1    

Powered by MetInfo 7.8 ©2008-2025  mit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