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寶工業 版權所有 2020-2025
本站涵蓋的內容、圖片等演示數據,部分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
近十年來,誰是國內經濟增速最快的城市?
有座小城,GDP連跨1000億元、2000億元和3000億元三個台階,從185位上升至95位,表現堪稱黑馬。
它就是安徽滁州。
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滁州是如何逆勢崛起?有哪些招商經驗可以借鑒?
滁州的成功逆襲,離不開招商引資的推進。
那麼,他們的招商實力究竟有多強呢?咱們可以從一組數據中找到答案。
2023年,全市新簽約億元項目513個,其中30億元以上項目21個。
東旭光電、晶隆半導體、正泰二期等13個80億元以上項目簽約落地,國軒高科、旭合一期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捷泰電池、天合儲能、中潤新能源、昆宇新能源、美達倫光伏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
光伏產業作為萬億級產業,已經成為滁州的一塊“金字招牌”。
從2018年首家光伏製造龍頭隆基落地後,短短幾年間,這裏的光伏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如今,滁州已經彙集了66家光伏製造重點企業,其中規上企業45家,單體投資超百億元項目12個、超50億元項目20個,並成功引進9家全球光伏20強企業,如光伏三巨頭隆基、晶科與陽光電源等。
此外,這裏已建成隆基年產能18GW的全國最大光伏組件基地,以及世界單體廠房最大的上饒捷泰16GW太陽能電池片基地。
光伏玻璃、光伏電池片、光伏組件產能均占全省50%以上。
項目建設落地更是跑出了“滁州速度”。
比如,晶科能源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151天,實現了“當季簽約、當季開工、半年投產”;
旭合科技總投資超100億元,2023年3月開工建設後,8個月就實現了量產。
除了光伏產業外,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可圈可點。
在動力電池產業領域,集聚了比亞迪、國軒、力神、天合等一批頭部企業,產值增長超25%;新能源汽車產業規上企業也達到了483家。
滁州的成功並非偶然,背後“密碼”在於清晰的招商路徑。
滁州瞄準八大產業鏈,尤其是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新三樣”等重點產業,實行“雙招雙引”,深挖招商線索,不斷完善產業鏈條。
去年以來,滁州共收集5億元以上“新三樣”招商線索約80條。
1月~10月,光伏、半導體等八大產業鏈招引億元以上項目359個,占比億元以上項目79.6%;其中“新三樣”項目165個,占八大產業鏈項目46%。
在這裏,招商引資是實實在在的“一把手”工程。
從基層招商人員到分管招商的縣長,都投入到這項工程之中。甚至市級領導也親自掛帥出征,足跡遍及百餘地,拜訪企業300餘家。
不僅如此,他們還靈活應用招商打法,無論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還是行業協會招商和會展招商,都遊刃有餘。
尤其,在產業鏈招商方麵,實施“一套班子、一隻基金、一個協會、一個研發平台”模式,讓各級領導層能夠親自把控一條重點產業。
滁州的成功,也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支持。
滁州借鑒蘇錫常等滬蘇浙地區的創新做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
比如,琅琊區推行“一網通辦”模式,“拿地即開工”實現當天即拿證。
同時,開展“觸發式”精準幫扶,解決上千件企業訴求,保障用地670畝,新增減稅降費3.8億元。
全椒經濟開發區,更是充當起“服務員”角色,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問題,還召開了“要素保障會”。
在會上,企業可以暢談自己遇到問題,且在現場就能得到協調解決。這些做法,讓滁州營商環境連續7個季度位列全省前三。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贏”商環境。
不隻是滁州,如今長三角其他城市也通過政策迭代、地方立法等方式,打造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
總的來說,滁州成功的關鍵在於招商方向定位、主導產業的精準發力以及優質營商環境的打造。
這其中蘊含的智慧和經驗,或許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以此尋找新的思路和突破口。
首先,“雙招雙引”是關鍵。
滁州堅持在“準”和“實”上下功夫,強力推進“雙招雙引”,着力於“多鏈協同,以此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尤其,聚焦重點優勢產業,精準招商產業相關的頭部企業。
以光伏產業為例,他們並利用“鏈長製”以及龍頭企業的“磁場效應”,引導上遊的矽基材料企業、以及下遊光伏企業相繼落戶。
在短短幾年內,這裏已構建起一條涵蓋石英砂開采加工、矽片、光伏玻璃、光伏電池、光伏組件、逆變器、光伏邊框、封裝膠膜、光伏背板、光伏電站等垂直一體化的產業鏈,成為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的產業生態基礎。
政府和園區可結合本土的產業和資源優勢,明確重點招商的產業,通過產業招商圖譜,找準適合的目標企業,實現精準招商,不斷壯大產業集群。
其次,良好的營商環境必不可少。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
滁州學習並對標蘇錫常,不斷優化自身的營商環境,盡心盡力為企業提供服務,以更開放的姿態、更高效的服務,迎接每一位有意願在這片土地紮根的企業。
政府和園區也可以借鑒先進城市的招商經驗,以優化企業服務和滿足企業訴求為出發點,多措並舉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如推行“一網通辦”等服務,簡化企業辦事流程,以及精準幫扶企業遇到的問題等。
營商環境打造,需要久久為功。
除學習先進城市經驗外,政府或許還可以借助專業的市場化招商機構來解決問題,加速打造招商引資的熱土,讓更多大項目,好項目紛至遝來。
來源:穀川聯行